这八个陷阱,毁了一代招商人
招商引资中,骗子无处不在,总有一款适合你。
今天,园区在线总结八个招商中的常见陷阱,希望能帮到大家少踩坑。
一、投机倒把
投机倒把,是政府最头疼的骗术。
一般来说,涉及此类骗术的,多是本身有一定社会知名度与信誉度的企业,事前极难甄别。
它们利用政府对其品牌的信任骗取政府补贴,拿到土地和资金后,企业便以「资金紧张」、「重大事项需领导层决策」等为由一再推迟开工时间,待土地升值转手卖掉,政府对此无奈他何。
年,作为北京小有名气的园区开发商,铭林置业以「世界强企业定制产业园运营经验」为招牌在郑州低价拿地(科研用地),待土地概念炒起来后,将全部土地转让给美景集团,而园区的建设运营,则交给了此前毫无产业地产经验的万科,仅这样简单转手,铭林置业便从中获利上千万元,而由于土地性质的特殊性,以及万科园区经验的缺失,该项目最终只得停摆。
启示:应引入「亩均论英雄」、「先租后让」等做法,对企业的亩产指标进行约定,掌握土地使用的主动权,考核不合格,政府有权收回土地。
二、言行不一
总结成一句话:「概念林志玲,投产罗玉凤」。
与前面投机倒把相比,这类骗局更加「人性化」,拿地前,企业把策划做得很天衣无缝,落地几个产业平台、引进几家科研院所,做得也都是高附加值产业;拿到土地后,企业如期建设,但投产项目与此前的约定大相径庭,产业方向、亩均税收完全达不到要求。
年,四川省南充市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四川华冠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华冠公司」)。按照约定,华冠公司将在航空港工业集中区投资3个亿,用于重型卡车的改装、总装,以及车架、变速箱等相关配件的研发生产,预计投产后年税收可达万。
但拿到土地后,华冠公司未购置一台车辆生产设备,已投入资金全部用于进行车检、驾校、二手车交易等业务的开展,四年时间,企业累计完成税收仅.2万元,亩均税收不到元。
启示:在引入「亩均论英雄」、「先租后让」的前提下,对企业的投产类目、开发建设时序等进行约定,对政企责权进行书面明确。
三、偷梁换柱
在政企谈判「博弈」中,偷换概念的事情屡见不鲜;企业为了增加谈判筹码,经常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一家濒临淘汰的农药企业,换了个配方,就把自己包装成了环保科技型企业;一家手工采集数据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说自己属于人工智能、强行归为高科技领域;一个房地产项目,硬是包装成了产业项目、孵化器项目,而许多政府为了完成招商指标,在明知有「猫腻」的情况下,仍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有甚者还会帮企业来圆谎。
年,宁夏石嘴山市引进某国资企业,上马年产0吨的多晶硅生产项目,按照双方的说法,多晶硅作为能耗低、无污染的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事实上,这一项目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新能源,有研究机构的数据表明,多晶硅光伏的净发电量实际为负值,制造一套多晶硅光伏系统所需能量和这套系统使用寿命能发的全部电能差不多。而且多晶硅发电污染十分严重,1KW多晶硅光点排放超过40公斤的有毒物质,宁夏石嘴山市多晶硅生产厂附近,也由于四氯化硅和氯化氢的排放,周围寸草不生。
启示:招商压力之下,政绩观是造成违规项目落地的重要原因,但这样的企业进来,轻则破坏园区原有产业生态,重则会对企业员工及周边居民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危害。
四、浑水摸鱼
一个行业刚起步,需要政府在土地、财政、审批等方面给予特殊扶持,这个过程难免会产生一些利益空间,有企业便趁此机会,以促进行业发展为名,套取政府补贴,扰乱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年以后,国产轿车发展提速,作为重资产项目,当年汽车生产的主流合作模式是地方政府出地、出钱,民营企业借助品牌和资源到当地建厂,包括吉利、比亚迪等一干自主品牌,都是靠这种模式,渡过了扩张的危险期。
年,客车生产企业青年汽车,通过重组贵航云雀,拿到了轿车生产资质,并通过与英国莲花工程合作,包装成了一个圆满的故事,打着「青年莲花」的名义,在全国九地套取大量补贴、土地和煤炭指标,给这些地方政府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启示:制定项目准入规则与项目入园评审机制,坚决拒绝发展前景不明、财务风险巨大、有信用污点的企业入园,如果涉及到资本招商,则必须聘请专业人士操盘。
五、命运捆绑
在园区在线看来,招商引资中,政府与企业可以「同生」,政府在企业的全生命周期中,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与资源导入,伴随企业一起成长;但双方绝不能「共死」,政府作为履行国家权利的组织和机关,除了招商引资,更要考虑民生、教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政府所做的每一个决策,必须在基本盘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如果政府毕其功于一役,把经济发展的宝全部压在一家企业上,一旦该企业发展不利,对整个城市的经济都将造成毁灭性打击。
年,江西省新余市「梭哈」光伏产业,在前一年全市财政仅18亿元的情况下,掏出2个亿给光伏企业赛维集团,并在基础设施上给予赛维极大的便利。早前赛维发展顺利,不仅在纽交所成功上市,更是成为世界最大的硅片生产企业。但到了年底,受光伏双反影响,赛维的业绩一落千丈,其高达亿元的负债浮出水面。
但此时新余市政府与赛维早已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新余现有产业结构(光伏为该市第一大产业)与财政情况,根本承受不起赛维倒闭带来的毁灭性影响,于是新余市和江西省政府不断向赛维输血,仅年一年,两级财政便向赛维提供了27个亿,而赛维的破产重组至今仍未完成。
启示:政府在招商引资中,一定要留有后手,对入园企业即各有侧重,更要雨露均沾,避免「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六、以假乱真
当今土地资源紧张,龙头企业更受地方政府青睐,一些「胆大」的骗子,直接伪装成某家大企业,获取政府信任,套取土地及补贴,在所有人反应过来之前,卷款跑路。
年,河北省邯郸市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世界强现代集团旗下子公司——「韩国现代建设集团」,双方约定,由「现代集团」投资10亿美金,开发大型汽贸综合体项目——现代(邯郸)国际汽贸城,政府负责提供基础建设配套资金,据《中国房地产报》报道,仅地方财政配套补贴一项就达6亿多元。
后面事态的发展便完全进入了熟悉的套路:拿地、骗补、烂尾、跑路....最后,经过韩国现代集团发函确认,与邯郸市政府合作的所谓「韩国现代建设集团」其真实名称应为「现代RNC建设有限公司」,与韩国现代集团没有任何关系。
启示:在招商引资中,对企业背景的调查应细致、周全,切勿凭主观意愿行事,否则极易沦为笑柄。
七、引狼入室
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府有对入园项目合法性进行审查的义务。一些项目,比如这两年频繁暴雷的P2P、网络赌博等,项目本身也有一定技术含量,有些企业甚至还披着「科技企业」、「海归项目」的外衣,但它们从事的业务是非法的,一旦败露,企业必被查封,园区也将承担连带责任,这将给园区整体形象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年7月,山东省临沂市引进一家名为「利客购」的电商投资平台,该平台的宣传资料清晰印着投资者将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而自己项目的办公地也是政府提供。因为有政府的背书,当地老百姓对此深信不疑,结果该公司在非法集资3.5个亿后,卷款跑路,致使多位百姓受骗。
启示:政府除了对入园项目进行审查外,在企业经营上坚决要与企业划清界限,比如临沂的「利客购」电商平台,园区在线大胆猜测,便是某部门/机构与企业签订了某项协议,获得了名称「使用权」。
八、一鱼N吃
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一些专家学者抓住政府急于求才的心态,把同一个项目拿到多地重复申请政策补贴,每到一地都承诺团队入驻,结果就是在每座城市都租一个办公室,注册一家公司,仅此而已。
启示:政府在制定人才政策时,应将前提条件设置到位,比如项目必须在当地实体化运作一年,常驻员工不能少于几人,产生税收多少,达到要求才能给予补助。
当然,此外还有一些小坑小骗,比如以考察之名,骗吃骗喝批判旅游;一些黑中介,声称牵线搭桥引资,实则骗取信息费;会展商借研讨会、招商对接会之名,骗取参会者会费等等,不过这些骗术并不高明,损失也不多,就不一一列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