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投资苹果大赚1300亿美元,有什么

随着苹果成为全球有史以来首家市值破3万亿美元的上市企业,巴菲特也再次成为了热议,因为巴菲特在苹果身上大赚亿美元,成为了苹果市值大涨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巴菲特曾经因为没有投资苹果而被人诟病:股神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但是股神之所以成为股神是因为他能够看得比我们更远,我们看两三年,股神看到的要远得多,数十年下来能够成为全球投资者敬仰的股神,多少同时代的王者都翻车了,多少次潮水褪去之后昔日的王者都“裸泳”了,巴菲特依然屹立桥头,这里面除了宏观大环境因素造就了巴菲特之外,也有其自身的因素,巴菲特最重要的投资理念之一恐怕是“不熟悉的不投”。

1、巴菲特投资苹果4年盈利亿美元苹果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之后,巴菲特大赚亿美元的新闻也不胫而走,但是巴菲特的实际盈利还不止于此,盈利亿美元的计算是这么来的,年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持有苹果5%的股票,当时价值亿美元,现在这些股份价值已经增加到亿美元,所以巴菲特盈利亿美元。

实际情况比这还要好,巴菲特从年开始投资苹果股票,直到年持股超过5%,公告显示,年末,伯克希尔哈撒韦持有苹果的股份比例达到了5.41%,成为了苹果公司的第三大股东。

后来苹果公司因为现金太多,多次回购自己公司的股票,这也导致伯克希尔哈撒韦持股比例进一步上升,到了年末,持股数量虽然为2.5亿股,持股比例进一步上升到5.73%。

年苹果公司股票1拆4,巴菲特在当年第四季度减持了苹果公司万股股票,这次减持可以说是局部的高点,在整个年四季度苹果公司的股票是横盘状态。股票均价大概美元/股,减持金额大概是70亿美元。

除了减持以外,还有可观的分红,从年以来,苹果公司给巴菲特公司的分红金额将近30亿美元,这些分红再加上减持的70亿美元,合计亿美元左右。亿美元的投入,现在市值亿美元,还有减持和分红获得的亿,盈利超过了亿美元。这可以说是巴菲特最成功的一笔投资了。

2、巴菲特的投资之道—不熟悉的不投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之一就是“不熟悉的不投”,所以他的持仓企业都比较传统,新兴产业是很少的,这也经常被诟病,尤其是在错失苹果之后,苹果公司是过去15年美国最成功的企业,年乔布斯发布了革命性的产品——iPhone,这是一个颠覆性的产品,重新定义了手机。

当时还是功能手机时代,诺基亚、摩托罗拉和三星是那个时代的最强者,诺基亚更是全球龙头,名副其实的一哥,摩托罗拉是二哥,三星算是三哥,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划时代的产品会有如此之大的冲击力。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诺基亚几年后节节败退,溃不成军,年不得不将手机业务以71.7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微软。

摩托罗拉在年就被谷歌收购,后面被谷歌吃干净后又转手卖给了联想。

曾经手机市场的一哥和二哥相继衰败,只剩下三哥三星在变革中生存下来,在这个过程当中苹果的发展非常迅速,业绩也是扶摇直上,年苹果营收只有亿美元,净利润35亿美元。到了摩托罗拉被收购的年营收暴涨到亿美元,净利润亿美元,4年时间营收增长%,净利润增长%。

到了诺基亚手机业务被出售的年苹果的营收进一步增长到亿美元,净利润亿美元,这个时候的苹果已经是一个庞然大物,是当时营收最高的科技公司,也是整个美股营收排名第12位的上市公司,排在它前面的是7家石油公司、1家保险公司、1家零售企业、2家汽车公司。

但是巴菲特直到年才开始投资苹果,年才算是将仓位放满,这个时候的苹果已经营收超过亿美元,净利润近亿美元。

巴菲特一直在观察苹果,他不是做风投的,所以他不会去赌,而是要确定性,他投资的企业都是非常成熟的公司,并且是已经成为经济的一个“基础性设施”,用户黏性非常高,拥有超强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有核心竞争力,护城河很高,也许直到年巴菲特才真正看懂苹果。

苹果确实拥有无可匹敌的竞争力,尽管乔布斯已经去世十年了,但是手机领域还是没有出现颠覆性的产品,而库克的管理能力比乔布斯要强得多,尤其是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尽管自己不生产产品,但是将生产和供应链牢牢掌控在手中。所以库克也被巴菲特誉为最好的职业经理人。

说到底,在巴菲特眼中苹果已经不是一家科技企业,而是一家消费企业,销售的是消费者离不开的电子产品,而对消费企业的洞察力和理解力是巴菲特最擅长和能看懂的。别忘了可口可乐公司!

这对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是可以借鉴的,因为我们不是创投,没有那么专业的能力,对于那些处于早期的技术、产品的鉴别能力是很差的,很多概念最后可能就烟消云散了,最终真正能够变成被市场接受的产品的是极少数,而且时间很长,但是这个时候依然是有巨大的投资机会的。

比如光伏产业,在10年前的资本市场可以是一个比较危险的投资领域,当时主导的多晶硅企业现在基本都失败了,无锡尚德倒闭了,江西赛维破产,这两家企业都是曾经的王者,也一度让创始人登上了首富的地位,但是现在又在哪里?

现在的王者是隆基股份,光伏领域的应用前景到现在才真正的清晰、稳定,隆基的股价也是最近一两年涨起来的。

对于早期技术的判断是需要非常强的专业能力和运气的,普通人根本就不具备这种能力,哪怕是专业人士也很容易在路线之争上发生分歧,等到比较成熟后再介入风险就降低很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3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