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SNEC中国光伏产业的进化基因与内耗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直击SNEC:中国光伏产业的进化基因与内耗风险
SNEC展正式开幕前夕,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6月2日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硅料价格平均成交价均超过了20万元/吨。不到半年时间,硅料价格涨幅已经突破%。
20万元/吨的价格水平,与年相当。这预示着,产业链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愈发严重。在去年8月份SNEC展召开前,产业链价格上涨现象已经出现。当时的主流声音是,短期内涨价不影响平价上网,但需预防上游原材料持续涨价的风险。
风险并没有防住。上下游发展的不协调,在今年愈发凸显。于是,在今年的SNEC论坛上,产业链涨价成为各家龙头光伏企业无法回避的讨论问题。
事实上,每年的SNEC展都是各家光伏企业大秀肌肉的时刻——最新产品的发布,各种合作的签约,展示着中国光伏产业的持续进化。但同时,产业链出现的风险问题足以引起各家光伏企业的警惕。当平价上网不断渐近之时,产业的“内耗”却在增加。
龙头企业再涌新合作、新技术
6月3日,协鑫集团在展台上举办了一场签约仪式,主角包括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东芝(中国)有限公司、中船派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北京绿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这是协鑫集团继今年3月份正式宣布进入移动能源领域后,自身业务的再度延展。根据战略协议,协鑫集团将与上述中外合作方发力科技创新,聚焦可再生能源制氢以及绿氢在工业、能源和交通领域的多场景应用展开多项合作。
光伏企业入局氢能,协鑫集团并非首家。同日,隆基股份在其展台与同济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宣布校企共建氢能联合实验室。
今年3月份,隆基股份设立氢能源子公司,进军氢能领域。最新的进展是,该公司已经在无锡设立电解水制氢设备基地。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隆基股份预期今年四季度实现制氢设备量产,一期达到MW。年度,该基地制氢设备产能将达到1.5GW。年,隆基股份制氢设备的规划产能为5GW至10GW。
绿电制氢,已经成为龙头企业竞相追逐的热点。与此同时,在本届SNEC展会上,围绕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的展示,也是百花竞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通威股份展示出了一款叠瓦双玻HJT组件,该组件功率高达W。除此之外,赛维LDK、天合光能同样展示了其在HJT领域的最新产品成果。其中,天合光能推出的一款HJT组件,功率高达W,转换效率为22.87%。
此前一直以N型TOPCon研发持续突破的面貌示人的隆基股份,在本届SNEC展开幕前给外界制造了“出其不意”。6月1日,该公司对外宣布了三项电池世界效率纪录,其中便包含HJT技术。尽管本届展会上,隆基股份主打的是一款基于TOPCon技术的双面组件新品,但这家龙头企业在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路径上的多样化储备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对于整个中国光伏行业而言,新技术、新产品的相继出现,是推动产业进化的进行曲。
光伏产业需要“降温”吗?
“其实去年我们在做今年预测的时候,组件成本可能是1.5元/W左右,但现在是多少呢?现在1.75元/W都还不够。”远景智能副总裁、道达尔远景能源服务公司CEO孙捷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的整体造价已经回到了两年甚至三年前的水平,等同于倒退,作为下游肯定不会接受无休止的涨价。
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的现象,已经演变为供应链安全的问题,持续发酵着。从去年光伏玻璃紧缺,引发价格快速飙升,到今年硅料供应短缺,导致价格天花板不断被抬升,这些现象成为整个光伏产业在迎接平价上网时的不和谐音符。
“我今天没有带任何的稿子,没有穿西装,没有戴领带,就是为了降温,降低我们的温度。”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在SNEC开幕式上的致辞表示,目前产业链的供需矛盾存在博弈,存在很多不正常的现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对于目前出现的产业链价格上涨的现象,龙头光伏企业并非没有共识——市场供需导致的商业行为,明年会看到价格拐点。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采访时便认为,需要辩证地看待硅料价格上涨,“过去十年多晶硅料行业的投资成本、沉没成本、投资收益相对来说是比较有限,也正因如此,供需在这个时间点出现了缺口,但有了新的资本投入、新的规模出现,下一轮的成本更低、规模会更大。”
不过,尽可能避免产业链不均衡发展的声音不在少数。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表示,“产业人士自身也确实有责任,明明这个环节已经不均衡了,我们还在投资,然后无米下锅,最终只能被动等待。”
(作者:曹恩惠编辑:张伟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