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煤电共舞走向绿色能源

——淮南市倾力打造新型综合能源基地

当供气阀门缓缓打开,优质天然气便从六安市金安区的六安输气站出发,通过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投资建设的省级天然气长输管线金安—叶集—金寨联络线,一路输往92.8公里外的金寨县金寨输气站,让革命老区畅享管道天然气带来的民生福利。

从传统的煤炭开采、参股电厂,到为革命老区接通管道天然气,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扎实推进煤电联营、煤气联动全产业链发展,成为淮南市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淮南市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部署,坚持能源产业协调、绿色、低碳、智慧发展,确定了“十四五”期间打造“全国重要的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战略定位,开启了变“挖黑色煤炭”为“产绿色能源”的新征程。

传统能源迸发扛鼎之势

“咚咚咚、咚咚咚……”在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张集矿千米井下,一台56米长的机器正开足马力向前开进,伴随着刀盘与岩石碰撞的轰鸣声,坚硬的岩石像豆腐一样被切割下来。这是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历时10年研发的世界首台在立井应用的直径2.5米盾构机,它以快速“遁地”的能力,颠覆了传统硬岩巷道掘进的生产方式,每天掘进进度是原来传统掘进作业的6倍。

作为全国14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淮南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城市、中国电力工业的摇篮、“皖电东送”主战场,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整装煤田,煤炭探明储量.83亿吨,煤层气储量亿立方米;现有大型生产矿井11对,电力装机规模.3万千瓦。年,全市原煤产量.2万吨、发电量.3亿千瓦时。

“煤”是淮南的“身份标签”,也是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基础所在、潜力所在。近年来,淮南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扬“煤”之长打优煤电资源牌,下大力气、下足功夫做精做优煤电化产业,让支柱产业变优势产业,全力打造煤电化气千亿产业链,为淮南转型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曾经有人形象地比喻:“长三角每用4吨煤,就有1吨来自淮南;上海每用6度电,就有1度来自淮南。”在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下,淮南电力逐步发展为独立的工业门类,成为“皖电东送”当之无愧的“领军主力”。

7月11日,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潘集电厂一期2×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工程2号发电机定子吊装顺利完成,拉开了潘集电厂2号机组发电机本体安装施工高峰的序幕。潘集电厂项目是安徽省第二批“煤电联营”重点推进项目,建成投产后,淮河能源控股集团电力权益规模将达到万千瓦。

作为我国第一个建成投产的两淮亿吨级大型煤电基地的主力电厂,上海电力和淮河能源均股投资建设了淮沪煤电有限公司田集电厂,首创坑口煤电一体化模式,所发电量通过淮南至上海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送往华东地区。

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成功打通平圩电厂一、二、三期股权,股比均达到40%,充分体现出坑口电厂发展“煤电一体化”的优势,实现了煤炭产业链的延伸。

从传统的平圩、洛河、田家庵三大电厂的火力发电,到如今的煤电联营,淮南市六大发电企业总装机规模万千瓦,已建成万千瓦,其中万千瓦为皖电东送机组,占全省皖电东送规模的72.53%,煤电产业擎起了淮南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

能源革命激发转型魄力

年12月20日,由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投资建设的芜湖长江LNG船舶加注站完成了“新长江”LNG动力船加注作业,标志着全国内河首座岸基式LNG加注站建成并投入试运营,“气化长江”迈出实质性步伐。

对于淮南来说,煤电联营实现了“强筋健骨”,煤气联动不断加大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力度,实现了“扬煤吐气”。

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把天然气产业作为战略发展的新方向、转型发展的新希望,努力构建“上游有气源、中游有管线、下游有市场”的天然气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资源型城市转型需要脱胎换骨,内外部因素整合才能形成转型的重大动力。近年来,淮南立足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以“四煤”发展思路力求转型。

从黑色的煤炭到白色的颗粒……走进总投资亿元的中安煤化一体化项目现场,记者惊叹于淮河岸边“煤制聚丙烯”“煤制聚乙烯”的诞生,这些白色颗粒被广泛运用于家电、汽车、电线电缆等众多领域。

年7月,中安煤化一体化项目进入商业运营,年全年营业收入约64亿元。标志着淮南新型煤化工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对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促进安徽省和淮南市的经济转型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煤电联营、煤气联动、煤化联产,淮南向着打造千亿煤电化气产业链的目标昂首奋进,“扬煤吐气”的战略步伐更加坚实有力。

在淮南,来自煤矿和电厂的污染“废物”转了一圈,就成了“宝贝”……记者走进潘集区正在建设的煤电固废产业集聚区,陶粒试验生产线正在进行产线优化,曾经污染环境的“头疼事”,变成了循环经济的“香饽饽”。

“推动煤电固废生态治理和循环发展,推动煤电固废生态治理和循环发展,以全省唯一一家现代煤化工产业园为平台,全力打造国家级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在第二届中国煤电固废生态治理与循环经济发展大会上,一个能源之都的新兴业态展现在世人眼前。

年12月28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批准淮南市成为全国50个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之一,为淮南市发展煤电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

“十三五”以来,淮南市坚持做精做优煤电化气产业链、做大做强非煤产业群,持续推动“开发区+招商+规上工业企业培育”三位一体突破,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年的11.8:44.8:43.4优化调整至年的10.4:40.8:48.8,实现了“二三一”向“三二一”的重大转变。

绿色能源放飞美丽畅想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依托两淮煤炭基地建设清洁高效坑口电站,保障长三角供电安全可靠。“十四五”期间,安徽省能源局规划了淮南潘集电厂2×66万千瓦(二期)、国家电投平圩电厂替代建设四期2×万千瓦、大唐洛河替代建设2×66万千瓦等重点电力建设项目,合计万千瓦,淮南未来的煤电发展可谓“厚积薄发”!

从黑色煤炭到绿色能源,一破一立间,困扰淮南多年的发展瓶颈正在突破。

在位于潘集区和凤台县的两个采煤沉陷区兆瓦水面光伏项目内,湖面波光粼粼,一列列光伏板在阳光下整齐列队。利用采煤沉陷区闲置水面,这两个项目通过渔光互补方式增加收益,是世界上建成单体容量最大的水面漂浮项目,开创了水面光伏电站规模化应用的先河。

采煤沉陷区由“包袱”变成“财富”,产业布局由“地下”转到“地上”,发展方式由“黑色”变成“绿色”,采煤沉陷区变成绿色能源基地。目前,淮南采煤沉陷区总面积42.54万亩,可利用开发水面光伏的水面约9.73万亩,已利用1.76万亩;“十四五”期间,可建设光伏装机约万千瓦,光伏发电已成为淮南市绿色能源发展新的“注脚”。

截至目前,我市新能源装机规模万千瓦,其中光伏万千瓦,已核准待建设规模20万千瓦;建成风电项目10万千瓦,已核准待建设规模20万千瓦。

结合新能源产业发展,淮南市大力发展新能源制造产业。目前已建成淮南阳光浮体科技有限公司水面光伏设备生产基地,年营业收入3.7亿元;已开工建设总投资27亿元的赛维年产20万吨二次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配套原料项目;已引进总投资13亿元的淮南潘集春禾智慧农业科技园项目;已引进总投资19亿元的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GW光伏组件项目。

如今,淮南正围绕能源产业清洁化、绿色化、低碳化,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电行业绿色转型发展,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为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支撑。

多元开放、清洁低碳、创新驱动、节约高效、以人为本,淮南市将以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发展,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加快转变能源生产消费模式,分类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动能源消费升级,筑牢能源生产安全底线,提高能源服务水平,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多元的现代能源体系,奋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型综合能源基地。

柏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82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