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线平替者绿联科技IPO匹配创业板
8月18日,深交所披露对深圳市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绿联科技”)的首轮问询。此次问询主要围绕绿联科技的创业板定位、产品安全等问题而展开。
此番IPO,绿联科技计划发行不超过万股、募集15.04亿元,投向“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智能仓储物流建设项目”、“总部运营中心及品牌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由于精准切中消费者对平价电子配件产品需求市场,报告期内绿联科技的业绩一直颇为稳定。
年至01年,绿联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0.45亿元、7.38亿元和34.46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亿元、.98亿元和.97亿元。
三年累计收入超过80亿元的背景下,绿联科技此次IPO闯关之路仍充满不确定性。
一方面,绿联科技在部分产品中带有“苹果官方认证”的宣传标识,但是招股书却并未对二者的合作关系进行足够充分且清晰的说明,这一问题是否会对其业绩稳定性带来影响犹未可知;
另一方面,绿联科技所生产的产品以手机充电线、手机壳、支架等为主,该类产品背后是否具有业内较为稀缺或足够创新的核心技术或许也要画上一个问号,而这也让绿联科技能否满足与被业内称之为“三创四新”的创业板定位要求出现一定争议。
MFi认证风险、信披成迷伴随电子产品市场的扩容,数据线、耳机、充电宝等配件产品的市场空间也在逐渐放大。
作为主打“数据线”的生产商,绿联科技产品按照用途可分为传输、音视频、充电、移动周边等类别。
01年,传输、音视频、充电三类产品合计收入高达8.96亿元,收入占超过8成。
数十亿收入规模的背后,绿联科技以低成本产品解决消费者对于官方配件售价过高的痛点。
以手机数据线为例,苹果官方的手机数据线(1m)价格高达元,而绿联同类产品价格不到前者的三分之一。
绿联科技虽然未披露苹果配件收入占比,但是从其研发项目经费来看,苹果配件或是重要收入来源。
报告期内,绿联科技投向苹果充电及其配件系列研发项目的预算金额累计高达0.1亿元。
第三方购物平台显示,绿联科技所销售的苹果数据线产品带有“苹果官方MFi认证”的标签。其中,MFi认证的全称是“MadeforiPhone/iPod/iPad”,是指苹果对其所授权厂商生产配件的一种使用许可。不少苹果手机爱好者也将该认证视为苹果配件产品“平价+正品”的替代。
今年4月起,所有获得MFi认证的第三方配件厂商需要向苹果缴纳会员年费,过期未续费的厂商将被取消会员资格。
不仅如此,还有消息称经过MFi认证的厂商必须向苹果购买带有该认证的零部件,或缴纳相关专利许可费用。
然而,MFi认证的相关信息并未在绿联科技的招股书中得到呈现,但依靠招股书中的采购数据似乎不能排除与上述传闻有关。
绿联科技的子公司深圳市志泽科技有限公司所生产的苹果充电线核心物料,主要通过深圳市华富洋供应链有限公司(下称“华富洋”)自海外代为采购,而非国内厂商自产。
00年至01年,绿联科技对华富洋的采购金额分别为0.88亿元、1.13亿元,占采购比例为6.3%、5.9%。
这意味着绿联科技的比较优势背后也潜藏着对外依赖问题。
一方面,其业绩可能会受到与苹果公司合作关系的影响,而一旦合作关系出现中断或成本上升,这可能会给绿联科技业绩稳定性带来冲击。
事实上,已有企业由于MFi授权遭遇苹果公司终止而IPO败北。以遭证监会否决的拟IPO企业深圳市和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和宏实业”)为例,其由于内控制度不完善遭遇苹果公司终止MFi授权,这对其经营模式、可持续盈利能力均造成一定的影响。
彼时证监会也因和宏实业的MFi授权遭遇取消事件对其IPO按下了否决键。
“取消MFi授权后,发行人经营模式、产品品种结构是否会发生重大变化,对持续盈利能力是否会构成重大不利影响。请保荐代表人发表核查意见。”证监会曾在发审会现场指出。
另一方面,伴随着充电线等技术的下沉,更多厂商的进入也将加剧绿联科技的竞争风险。
创业板定位受考摆在绿联科技此次IPO面前的另一严峻问题,是其产品或业务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
首轮问询中,深交所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核心技术与创业板定位。
“结合发行人核心技术的先进性及是否为行业内通用技术、发行人市场占有率情况等,详细分析并说明自身的创新、创造、创意特征或其中某一项特征,发行人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深交所指出。
绿联科技对于其核心技术属于通用技术的说法予以了否认。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经验积累,公司在行业通用技术、标准的基础上,通过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式,在科技消费电子领域的工业设计、硬件设计、软件研发、工艺制造等方面掌握多项核心技术。”绿联科技表示。
从绿联科技的研发项目、专利、产品来看,上述说法有待商榷。
表面上看,绿联科技的研发投入已达亿元量级——年至01年,研发费用分别为0.65亿元、0.95亿元和1.5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17%、3.47%和4.54%。
但是个别研发项目的实际技术含量成色几何或许需要画上一个问号。
例如,绿联科技曾将0.10亿元的研发费用投向“车载支架系列开发应用”;再如于01年斥资0.07亿元用于“数码产品保护壳膜开发应用”。
绿联科技的专利也呈现出同样的尴尬局面。
截至递交招股书前,绿联科技坐拥项境内专利,但是其中过半数属于外观设计专利,包括立式支架、瓶盖、硬盘盒等。
绿联科技旗下以手机平板支架、保护壳、保护膜为代表的移动周边类产品收入占比正在提高。
年至01年,移动周边类产品收入分别达1.81亿元、.4亿元和.3亿元,占比已提升至9.66%。
“这些产品的核心技术或多或少属于行业通用技术,说它符合三创四新的标准是有点勉强的。”一位北京的投行人士指出。
外协厂商陷质量隐忧绿联科技的生产主要体现为外协模式。
01年,绿联科技的外协生产金额为13.97亿元,占总入库金额的比例高达75.6%。
绿联科技也表示:“公司建立了有效的外协质量管理体系,以保证在外协产品交付过程中的异常可侦测、过程可监控、结果可追溯、问题可闭环,为消费者带来安全、可靠、品质优良的产品及良好的用户体验。”
看似完善的体系B面,外协模式的产品却出现过多次抽检不合格的问题。
今年3月,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的《01年电源适配器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结果》显示,惠州市福佳电气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UGREEN绿联”USB充电器(快充版)样品直插式设备项目不合格。
深交所也曾就产品质量问题对绿联科技的内控机制提出质疑。
“说明是否存在产品质量纠纷或者潜在纠纷,报告期内是否存在召回或返厂检测等情形,关于产品质量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否健全、有效。”深交所指出。
绿联科技则表示其已制定了《供应商业绩评审方案》、《供应商管理流程》等制度,以评估供应商的综合能力,同时也会依据评价结果对订单配额做出调整。
而在今年8月,绿联科技的外协厂商却再次出现了抽检不合格情况。
今年8月11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抽检通用电源产品时发现,绿联科技供应商深圳市乔威电源有限公司所生产的“快速旅行充电器”存在“电源端子骚扰电压”的不合格现象。
绿联科技对该厂商的采购额并不低。年,绿联科技对乔威电源的采购金额为.74万元。
不过,绿联科技对信风(ID:TradeWind01)解释称,其已在00年降低对乔威电源的采购,01年度开始该公司已不是绿联科技的供应商。
事实上,IPO审核过程中监管层对于外协厂商为主的生产模式并非持反对态度,例如近期刚过会的跨境电商赛维时代,其生产模式也与之相似。但绿联科技的尴尬之处在于其未能充分把控外协厂商的质量导致抽检不合格现象频发,这或许也是其亟待解决的痛点。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