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四川首富,一年赚了620亿
时势造首富。
来源
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作者
张霞
年,四川省川商总会召开了一个经济形势研讨会,一众川商领袖齐聚一堂,讨论下一个风口。当时,身为川商总会会长的刘永好,谈了一下企业转型和年轻化的问题,希望5年后再造一个新希望。
但没想到的是,5年时间未到,一直在做多元化布局的刘永好,被当时在同一张会议桌上的一位小弟给逆袭了。
这位小弟叫刘汉元,现年57岁,是通威集团()的创始人。据最新的《胡润百富榜》显示,刘汉元以亿身家,结束了刘永好20多年的“垄断”,成为新任四川首富。仅过去一年,他的个人财富便增长了大约亿元。
他是如何崛起的?
01
虽然年龄相差13岁,但刘汉元和刘永好的起家之路颇有相似之处。都是辞去公职下海,都起步于改革开放全面起步的上世纪80年代,都是从养殖业开始。
不同的是刘永好兄弟养的鸡和鹌鹑,刘汉元则是养鱼。这与刘汉元最初的教育和工作经历有关。刘汉元年出生于四川眉山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因家境一般14岁初中毕业后,他选择了就读中专,读的是四川水产学校的淡水养殖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了眉山县水电局两河口水库渔场做技术员。
虽然这份工作的月薪只有33元,不过经常有被抽调到外地做水资源调查的机会,他养鱼的技术也因此被锻炼出来。他创业的念头,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产生的。
据《财富之上:刘汉元和他的商业哲学》一书,年初,刘汉元考察养鱼“万元户”时发现,四川的养殖户大多是在池塘里养鱼,养殖出来的鱼也带有一股土腥气;水库养殖出来的鱼新鲜许多,价格也要高,不过生长速度慢,而且只能散养不易形成规模。
这个技术难题很快被他攻破了。靠着翻阅专业杂志,他发现德国已经有网箱养鱼的成熟技术,很适合在水库这样的水域进行规模化养殖。靠着自己攒下的元和家里卖掉的两头猪,他踏上了下海创业之路。
次年,20岁的他将自己研制出的“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法”投入实践,短短半年就远超当时全四川的最高亩产,赚回了0多元现金。
出人意料的是,小赚一笔之后,他很快就将这项技术毫无保留地教授给了当地村民,并免费向全国农民推广。
这看似犯傻的举动,恰恰是刘汉元敏锐商业头脑的展现。他认为,网箱养鱼技术并不具备核心优势,很难垄断,还不如扩大养鱼群体,自己转行上游的鱼饲料生产——只能说,成功的企业家都有相似之处,在这一选择上,他和刘永好又几乎如出一辙。
经过两年的努力,他终于研制出鱼饲料,并在老家永寿镇成立了科力饲料厂(通威前身)。
02
刘汉元的饲料生意一直做的不错,资料显示,因质量过硬,开张初期科力饲料便大受欢迎,行情好的时候要排7天队才能买到。
4年后,积累了不少财富的刘汉元将公司规模扩大,创立了四川通威饲料有限公司,并把公司总部迁到了成都。
他善营销的特质也在这一时期展现。通威成立之后,刘汉元便花了十万元在《四川日报》持续两周刊登招聘启事,创下四川第一个整版广告的记录。“科技能使卫星上天,科技能使你养鱼致富”的广告语,迅速在四川流传,通威也借此名声尽显。
卖饲料的过程中,刘汉元多还尝试与养殖户合作,以高出市场1-3元的价格进行回购,把回购的鱼再放到通威自己的特殊水环境里,对鱼净养,再以“通威鱼”的品牌上市。通过宣传“无公害”的理念,通威鱼的价格比普通鱼高出了50%左右。
这期间,刘汉元也不断攻城拔寨,接连在昆明、安岳、西昌等十多个城市开设子公司。据说,当时国内每三条鱼中,就有一条食用通威饲料。
4年,通威股份在上交所成功上市,2年后销售收入便超过亿,市值也近亿的大关。
企业发展壮大之后,绕不开多元化布局之路。在这方面,刘永好兄弟的步伐要早一些。年,刘永好旗下的新希望六和集团在深交所上市,借着资本,刘永好开始向金融和地产进军,之后在乳制品和化工领域也有涉猎。
相比之下,刘汉元要“专注”一些,饲料业务之外,他选择了光伏发电作为自己的第二条创业之路。
关于他进军新能源行业的原因,有两种传闻。一种说是,2年,38岁刘汉元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就读EMBA期间,认识了新能源前辈、比亚迪的老板王传福,受他指引开始向能源行业进军;另一种说是,受巨星集团董事长唐光跃的鼓动。
事实上,真正吸引他的,应该是行业的前景。据《财富之上:刘汉元和他的商业哲学》,在进入该行业前,刘汉元曾数次前往德国考察,年还差点并购了一家德国半导体企业,但因市场前景不明,最终放弃了合作。
4年,德国政府颁布了《新能源法》,并对光伏发电进行补贴,在此带动下,全球光伏市场大爆发,作为太阳能电池主要材料的多晶硅价格一路飙升。
4年9月,唐光跃找到刘汉元,希望他投资一个新上马的氯碱化工项目。氯碱化是多晶硅的上游市场,错过了多晶硅生产热的刘汉元,和唐光跃一拍即合,受让了唐光跃持有的永祥树脂50%的股份。
尝到了做上游供应商的甜头后,6年12月,刘汉元又宣布“全力以赴进军多晶硅产业”,并于次年5月与乐山市政府签署协议,与四川巨星集团共同在乐山设立四川永祥股份。
03
在这条赛道上,刘汉元并不算一帆风顺。
8年金融危机爆发,光伏行业受到重挫,多晶硅变成了“烫手山芋”。刘汉元也受到了影响,不少工程被迫停滞。年美国又启动了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年欧盟也加入了该行列。当时的光伏龙头无锡尚德、江西赛维相继破产重组。
危机之时,刘汉元挺了下来。他认为,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将是中国经济的必由之路,光伏产业肯定还存在壮大的可能。他顶住压力,用卖饲料的钱补贴光伏项目,发展多晶硅。同时,选择在中下游寻找,建立光伏电站,收购企业,还结合了新旧业务,开创了渔光一体的发展模式,即水下养鱼和水力发电。
年,随着行业复苏,煎熬了数年的刘汉元终于挺了过来。这一年,他重新启动四氯化硅冷氢化技改项目,并在年底宣布多晶硅年产能突破7万吨。不久后,他又在包头投资建设了年产5万吨高纯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项目,一举将多晶硅年产能提高到12万吨,跃居世界第一。
不过市场很快又发生了新的变化。相对单晶硅,多晶硅的生产成本和门槛更低,一直是大多数企业进入这一领域的优先选择。但年之后,单晶硅因为成本优势和政策优势后来居上,一跃成为市场宠儿。年,“单晶硅型”太阳能电池板的出货量,首次超过了多晶硅。
通威股份主要业务及产业链
刘汉元不得不再次做出改变,于年与单晶硅龙头隆基股份及天合光能组建合资公司,共同投资单晶硅棒项目。根据通威股份今年年7月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的回复,公司目前单晶料占比已达到98%。
与隆基股份相比,通威股份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并不突出。隆基与通威在光伏产业链的定位也略有不同。前者正在奠定自己全链路的龙头地位,而通威股份是全球硅片大户,中下游业务略有涉及。与此同时,光伏产业只是通威股份的主业之一,水产饲料业仍在其企业发展投入之中,占据了公司部分研发投入和经营力量,这也与“一心一意”做光伏研发的隆基股份形成鲜明对比。
目前,随着碳中和概念来临,光伏产业又将面临新一轮技术革新。未来,通威股份是否还能在这个领域力压群雄,尚未可知。
不过,时代的风口终于吹到刘汉元身上。据《胡润百富榜》显示,去年中国财富增长最多的十位富豪中,有6位从事电动汽车,光伏也有2位。相比之下,房地产、教育、猪肉、互联网行业下降明显。
最新数据显示,年上半年,通威饲料及产业链业务营业收入98.95亿,同比增长16.59%。光伏业务半年实现收入约亿,业绩持续向好。并且在年,多晶硅的产量也高达8万吨。截至11月19日,通威股份市值达亿元。
风水轮流转,这位常年被刘永好碾压的四川富豪,终于问鼎首富。
参考资料:
1.《财富之上:刘汉元和他的商业哲学》
2.《从元起家到身价近千亿,刘汉元凭什么?》,光伏全球
3.《同业的隆基与通威,不同路的李振国和刘汉元,谁能率先突围?》,华夏时报
*免责声明:本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创业家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