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打压至谷底的中国光伏产业,是如何重回

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有那些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年是中国光伏产业的震荡期,也是分水岭。在此之前,整个行业既展示了激进的一面,也颇具野蛮生长的特性,一些企业在全球开山辟路,随之又跌入深谷,并由此进入一个极具疼痛感的调整期。

好在,中国光伏产业展现出了它顽强的一面,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还茁壮成长。年以来,中国光伏装机规模连续7年稳居全球榜首,其发电的平均度电成本也较年下降70%,并在年实现了十年前许多人不敢想象的平价上网。

从野蛮生长到巨震

年年底,时任尚德电力公司董事长的施正荣出席了当时在江苏举行的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产业峰会。会上,江苏省主管部门的官员和企业代表都发了言。当施正荣最后一个发言时,会场变得鸦雀无声,人们想知道这个行业龙头的操盘者如何看待行业走势。他的看法是,未来是乐观的。

和施正荣一样,时任尚德电力副总的刘志波在会上参与小组发言时也表示持有“乐观态度”,但他在这前面加了两个字:“谨慎”。当天晚上,刘志波在电话中一改会上的从容,语速飞快地对第一财经记者说:“整个行业更大的风暴很快就要来临!”

后来发生的一切,都一一印证了刘志波的判断。一场行业巨震已在酝酿之中。

年之前,中国光伏企业生产的产品出口率高达90%以上,其中欧洲占70%左右,美国占10%,国内应用市场开发极为有限。同时,几乎所有的原材料、装备和工艺都来自进口。这意味着,一旦海外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引发行业巨震。

事实上,震荡已经开始。年,随着欧盟对中国光伏企业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俗称“双反”),中国光伏产业产品价格急速下跌。

年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征收34%到47%的关税。这一年,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额同比下降了40%还多,光伏组件价格更是出现腰斩,全球光伏装机骤降,导致产能严重过剩。

当风暴来临时,首当其冲的便是当时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制造商尚德电力。光是在年上半年,尚德电力平均每天亏损上千万元。

年3月,尚德电力公告称,经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尚德电力在中国的子公司、全球四大光伏企业之一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无锡尚德)将实施破产重整。

回顾过去,尚德电力创始人施正荣说,尚德电力当时“可能有点冒进”。

当年的另一个风云人物是彭小峰。他年创立赛维,年公司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成为中国新能源领域当时最大的一次IPO,公司由此成了亚洲最大的多晶硅片厂商。据称,年赛维的订单便排到了年,订单总量相当于当年全球光伏装机量的两倍。

年之前,多晶硅从年的每公斤40美元暴涨至年的多美元,简直比黄金还贵。但到了年,多晶硅价格从每公斤将近美元暴跌至每公斤40美元,几乎与赛维当时生产成本持平。

市场天翻地覆的震荡并没有阻住彭小峰继续扩张的步伐。比如,年,赛维宣布投资亿,在内蒙古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硅料生产基地。但赛维年报显示,年,赛维负债总额为亿元,负债率达87.7%,其中短期债券就高达.71亿元。随之而来的欧美“双反”,又给了赛维一记重击。

年,彭小峰辞去赛维董事长职务。尔后,坊间有关他的传闻有多个版本。

与施、彭二人同时代的第一代光伏产业人大多都已在市场的冲刷中离场或隐退,但他们当年高歌猛进中为后来者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和市场资源。有多家光伏产业领域上市公司的高管在谈到这个行业的发展历程时都表示,若没有当年的那帮开拓者以及他们那么激进地在全球市场推行中国光伏产品,可以想象,后来整个行业的发展和扩张不会那么顺利和迅猛。这些评论者,大多是“巨震”后才进入这个行业,个别是因为当年体量太小,不在“震中”,而成为幸存者。

从“一打一拉”到平价上网

年的元旦刚过,1月7日,在京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突然传来利好,会议决定压缩中国光伏行业的过剩产能,年新增0万千瓦光伏发电能力。今天看来,这样的规模并不大。但在当年,这相当于年中国光伏电池板的生产总量,是年全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的10倍。

“政府对太阳能(光伏)的支持力度太大了。”原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当时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针对此次政策,他称之为“一打一拉”政策,“打”的是产能过剩,“拉”的是开辟国内市场。

紧接着,年1月23日由国务院印发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光伏发电规模在年将达到2万千瓦。“这挽救了中国的光伏。”国家能源局一位退休官员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说。

从此,中国光伏行业开启了长达十年的翻身之路。一方面,政府出台相关的产业政策,度电补贴、领跑者计划、户用光伏、绿证交易等政策先后登场,从资金到市场、从财税到土地,营造出有利于国内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为产业发展壮大铺平道路。另一方面,中国光伏企业也“痛定思痛”,开始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以组件端设备串焊机为例,年以前,以串焊机为例,中国光伏工厂采用的串焊机几乎都是从德、美、西班牙和日本等国家进口。但到了年,市场格局开始转变,这一年,中国市场新增产线中的串焊机95%变成国产设备。

“不管是规模还是技术,都大大超过我们原来的预期。”中国太阳能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赵玉文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我们一直以为,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到20%就是头了,但现在已经突破了26%。”

光伏行业也逐渐摆脱对政策和补贴的依赖,实现了从补贴时代到平价时代的过渡。年5月3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俗称“新政”),将下半年光伏发电规模压缩到原来的三分之一以下。

多年来,标杆电价和逐渐降低的补贴强度支持了光伏行业规模化发展。其中,年,光伏平均上网电价高达1.15元/千瓦时。即便到了年,光伏平均上网电价仍高达0.94元/千瓦时,发电成本也在0.5-0.65元/千瓦时,与其他发电形式相比,价格上缺乏竞争力。

“大家都觉得天要塌下来。”多位当年的从业者回忆,“新政”出台之突然以及力度之大,让行业顿时不知所措。

“新政”发布一天后,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和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就此作出解读时说:“当前发展的重点需要从扩大规模转到提质增效、推进技术进步上来……着力推进技术进步、降低发电成本、减少补贴依赖……这是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光伏发电发展的基本思路。”

研究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新政”是确保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事实上,三年之后,光伏发电进入了平价上网时代。

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自年8月1日起,对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和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实行平价上网。

“光伏行业能够走到今天,得益于技术的创新和市场的力量,但最关键的是政策的推动。”回顾过去十年,一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96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