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尼德普童心未泯寻找梦幻岛

《寻找梦幻岛》是一部由马克·福斯特执导,约翰尼·德普、凯特·温斯莱特、弗莱迪·海默等主演的剧情电影,于年11月12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主要讲述了在二十世纪初的伦敦,作家詹姆士巴里结识了4个没有父亲的孩子,在和他们相处的过程中得到了灵感,创作了一部以一个不愿意长大的小孩子为主人公的儿童读物,并塑造出了一个西方家喻户晓的经典童话人物“小飞侠”彼德-潘的故事。

年,马克·福斯特凭借该片获得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魔法时刻奖。年,詹恩.凯兹梅利克凭借该片获得第77届奥斯卡奖-最佳原创配乐奖。

剧情介绍

编辑

寻找梦幻岛(5)詹姆斯·巴里(约翰尼·德普饰)是一个居住在伦敦的作家,每日重复的平实生活让他找不到创作的灵感。每天他都会路过肯辛顿公园两次,每次他都会看见一群孩子不厌其烦的在草地上追逐玩耍,有一天公园中发生的一幕让他停下了脚步,用心观察这里发生的一切。

孩子们把肯辛顿公园当作是他们进行海盗游戏的大本营,他们用树枝搭起一个小屋,抠起地上的泥土捏成了供奉给海盗的点心。男孩子们在腰间扎起宽宽的红布条,插进他们引以为豪的大刀,头上自然少不了海盗们的标志性头巾,最后就是海盗船的船长。巴里在一旁看着孩子们煞有介事的游戏,孩子们发现之后热情的邀请巴里加入海盗的队伍,于是这支肯辛顿公园海盗小队又多了一个独眼大海盗。巴里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恶作剧、过家家,进入城堡和国王、牛仔和印第安人、海盗和漂流的世界。是他把小山坡变成帆船、木棍削成宝剑、风筝画成仙女,把四个小男孩装扮成“迷失的梦幻岛男孩”。

通过和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的接触,几个孩子丰富的想象力感染了巴里,打开了巴里想象力的大门,他不但拉来孩子们的母亲(凯特·温斯莱特饰)加入海盗小队,更以此为灵感创造了之后家喻户晓的人物--小飞侠彼得·潘。最初,巴里的剧团对这部童话剧的吸引力非常怀疑,就连一向支持他的制作人查尔斯(达斯汀·霍夫曼)也担忧不已。但是在巴利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小飞侠》最终以天真的童趣和丰富的想象,打动了不计其数的孩子和大人。

然而,正当詹姆斯·巴里准备向全世界介绍《小飞侠》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所有人意识到现实的残酷……

詹姆士·巴里(约翰尼·德普饰)一个居住在伦敦的作家,每日重复的生活让他找不到创作灵感,直到在公园里遇到了四个没有父亲的孩子,被邀请一起玩后便当上了他们的海盗船长,借此灵感写出了闻名于世界的儿童文学著作《小飞侠》。

西尔维娅·戴维斯(凯特·温丝莱特饰)巴里的邻居,遭丈夫抛弃,是四个孩子的母亲,同时患有疾病即将面临死亡。认识巴里后两人很快成为了朋友,巴里在和西尔维娅的相处中被激发了创作热情。

彼得·戴维斯(弗莱迪·海默饰)四个孩子中的老三,天真无邪,活泼可爱,在跟家人玩耍时发现一旁的巴里并邀请他加入海盗队伍。彼得就是巴里所创作的《小飞侠》中的主人公彼得·潘的原型。

查理斯·弗洛曼(达斯汀·霍夫曼饰)巴里的好朋友,是剧场制片人。巴里把他把创作好的剧本交给弗洛曼,弗洛曼立刻被这个童话般的故事和它描述的梦幻世界所吸引,并把它编排成舞台剧。

创作背景

年,《彼得·潘》第一次席卷伦敦舞台,所有观众都被其倾倒,纷纷陶醉在前所未有的奇幻和畅想中。《彼得·潘》成为了社会如何改变对童年看法的重要象征,即使时至今日,彼得·潘的故事依然在提醒世人,不管世事如何,都要保留一颗未泯的童心。

詹姆斯·巴里一直在渴望一个充满童趣和奇思怪想的世界,这直接源于他不如意的童年。年,巴里出生在一个苏格兰的织布工人家庭,6岁时,他13岁的哥哥在一次溜冰意外中不幸丧生,这件事深深震撼了年幼的巴里,为了安慰极度悲伤的母亲,巴里希望能够取代死去的哥哥,他模仿哥哥的姿势和习惯,甚至穿上他的衣服。小巴里曾宣布,当自己长到13岁时,将停止成长。

巴里自幼酷爱写作,在年从爱丁堡大学毕业之后,便重拾写作,从事了两年的新闻工作。年移居伦敦之后,成为自由撰稿人的巴里开始创作反应苏格兰人生活的剧本和小说。年巴里担任圣安德鲁斯大学校长,年当选为英国作家协会主席,年成为爱丁堡大学名誉校长。巴里的作品偏向田园派,浸染幽默和温情的笔触经常深入苏格兰农村,除了这部令他家喻户晓的《彼得·潘》之外,社会喜剧和幻想元素也经常出现在巴里的作品当中。《彼得·潘》这部儿童读物大获成功之后,改编的同名舞台剧在伦敦引起巨大反响。这部著作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流传于全世界儿童中间,以小飞侠为原型的连环画、纪念册和邮票等风行各国。

剧本改编

本片剧本改编自获奖剧作家艾伦·尼(AllanKnee)的舞台剧剧本《TheManWhoWasPeterPan》,制片人奈莉·贝尔弗劳尔(NellieBellflower)在当地剧院的工作间里发现了这个剧本,当即选中,并将剧本交给大卫·马吉改编。贝尔弗劳尔说:“艾伦·尼创作出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个男子变成了这群孩子们的父亲式的人物,引导他们从悲剧中走出来。”

当制片人理查德·格莱德斯坦(RichardGladstein)将出自大卫·马吉(DavidMagee)之手的《寻找梦幻岛》的剧本拿给导演马克·福斯特时,福斯特正苦于无法找到颇具魔力的剧本。可想而知,福斯特很快被故事深深吸引了,他开始情不自禁的想象创作《彼得·潘》时的境况和情绪,那是曾打动全世界上百万人的故事。

“我将影片看成是讲述一个人用非凡的创造力将人们带到另外一个世界的故事,从而体现出人类对幻想、梦想和信仰的深切需要,这些足以赋予我们坦然面对悲剧的力量,”福斯特说,“对我来说,这种创造力是想象产生的变形力,会让你脱胎换骨,即使没人相信你。”

在制片人理查德·格莱德斯坦看来,影片将个体和情感同意想不到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在一起,这是次独特的机会。

“其实,我完成的剧本并非是詹姆斯·巴里在创作《彼得·潘》时经历的真实再现,长大意味着什么?要对你周围的人担负起责任,这就是我所要讲述的故事。我希望观众将影片当作对巴里创造天赋的致敬,”马吉是如此阐释创作剧本的定位。在创作剧本的同时,马吉的个人生活也正处在特殊时期:“在我开始动笔时,我的第一个孩子即将出生,而我身患癌症的父亲在同病魔抗争多年之后也将不久于人世,我开始思考成长的意味,感慨时光的飞逝。”作为一个作者,马吉也非常想探索生活如何启发艺术、艺术又如何反作用于生活。许多富有创造力的天才都比我们大多数人更长久的保有童年的天性,而被日常生活销蚀殆尽的我们需要通过故事和艺术来回味。巴里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在表现出童年快乐的同时,也表达出我们远离之后的遗憾。

剧本经过进一步加工后,寻找导演的工作也随即展开。此时米拉麦克斯的执行制片米歇尔恰好看了《死囚之舞》,深受打动的他理所当然的选择了马克·福斯特。他们在改进剧本和寻找演员时,从詹姆斯·巴里本人的一句话中发现了灵感,巴里在指导他的演员时曾写过:“所有角色无论**还是孩子,都必须以孩子式外观为唯一标准,”这项要求也成为影片制作的指南。主创人员甚至将这句话作为序言,每次改写剧本都放在开头,好让演员和剧组明白意图。

可以说约翰尼·德普是扮演巴里的最佳人选,因为他本身所带有的孩子气的气质是角色必备的特质。为了练就地道的苏格兰口音,德普还特地向语音教练请教。而他之所以对巴里的角色情有独钟,是因为《彼得·潘》的魔力深深感染了他,“这是天才的作品,是想象力的杰作,”德普盛赞道。

文学影响

尽管在《彼得·潘》诞生之前儿童文学具有着悠久渊源,但这本小说发起了儿童文学变革,从《彼得·潘》开始,出版商终于意识到儿童读者的巨大潜力,儿童文学自此成为流行书刊中的重要门类。

“Neverland”一词被收录进《美国传统词典》,意为“虚幻而美妙的地方,梦幻之地”。

温迪的名字源于詹姆斯·巴里合作伙伴的女儿玛格丽特的发音习惯,虽然玛格丽特6岁就夭折于人世,但温迪这个人物却一直流传下来,而且很多父母都给女儿取名温迪。

时尚界将大圆领称为“彼得·潘领”。

《彼得·潘》在舞台上上演了数千次,还被改编为百老汇音乐剧、多部电影和电视剧,成为动画经典,并出现在迪斯尼主题公园,彼得·潘的雕像被设在伦敦的肯辛顿公园。

詹姆斯·巴里将《彼得·潘》的版权遗赠给医院,由此获利的数百万美元用于救助贫困儿童。

拍摄过程

拍摄时间:年6月14日-

在影片拍摄期间,德普和四个小演员的亲密关系不仅仅是在镜头前,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已经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常陪他们玩耍,有时还会邀请他们去他的房车做客,似乎已经成了一家人。凯特·温斯莱特几乎每天都会带着自己2岁的女儿出现在片场,她不但惊讶于德普纯正的苏格兰口音,还被德普顽皮淘气的一面感染不少。在拍摄一段晚餐的场景时,德普偷偷带了一个会发出放屁声音的小玩意,然后出其不意的发出声响,让拍摄现场轻松了起来,同时也达到了导演的拍摄要求。

本片原定于年秋季上映,但由于哥伦比亚公司同期上映的《小飞侠》持有原著作者J.M.Barrie的版权,他们不同意米拉麦克斯使用某些原著片断除非他们延期上映。最后米拉麦克斯以延期一年上映换得了版权。

正如影片中一样,舞台剧中的小飞侠历来都是女孩扮演的,这是一个传统。

约翰尼·德普是演员中第一个签约的,凯特·温丝莱特是第二个。

影片开头那场戏中很多群众演员争相走过左边那扇门,这样他们就能握到达斯汀·霍夫曼的手了。

在影片拍摄期间,达斯汀·霍夫曼曾因折迭椅坍塌而失去一只指尖,为了减轻疼痛,霍夫曼曾在表演的一整天依赖吗啡止痛,在一个镜头中,还将手插进衣兜以隐藏绷带。

据制片人理查德·格莱德斯坦说,有50位导演拒绝执导本片。

实际上,彼得·潘的人物原型并非是片中所指的彼得·李维林·戴维斯,而是他的弟弟迈克尔。

穿帮镜头:当彼得打翻戏剧布景时,玻璃窗上映出了一位剧组人员。

幻境设计

《寻找梦幻岛》的独特设计带来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世纪之初的伦敦和奇异瑰丽的梦幻国度。通过美术、服装、摄影和照明,两个世界此消彼长又相互依存。美术设计吉玛·杰克森认为,这个故事糅合了多种元素,但是幻想的主题毕竟超越现实。马克·福斯特不想执着于历史细节,因此他们更着力打造现实之外的世界。

能够挑战与以往不同的工作,对于曾经获得奥斯卡提名的服装设计师亚历山大·拜恩来说是件十分过瘾的事情。在服装设计上要求想象和现实结合的情况很罕见,电影人通常只针对其中一种作出选择,因此拜恩开始到博物馆参观展品和画作以搜集资料。但是设计孩子们梦幻中的服装就不那么轻松了,还需要基于时代的特点体现出幻想的魅力。

拜恩从当时的穿着时尚中汲取灵感,为凯特·温斯莱特和拉达·米切尔设计出紧身外套和休闲家庭装,还为孩子们提供了轻松活泼的帽子和灯笼裤。在片中重要的演出时间里,拜恩则明显轻现实重想象,神奇的仙女翅膀、海盗马裤、印第安头巾纷纷亮相。在和摄影指导罗伯托·萨弗的共同努力下,打造出一个充满无穷幻想魅力的世界。

实际上,罗伯托和特效设计师凯文·托德·汉的合作更密切。他们一起努力把彼得·潘之父眼中的世界呈现给观众,将巴里周遭的事物都表现得与众不同。在这些幻想中的场景中,他们结合了动画、电脑特效和真人表演,同时摄影机的移动方式也明显不同,这样一来所有的幻想戏便显得非常生动。

影片在英国拍摄完成,外景地包括伦敦市中心的肯辛顿公园、历史上著名的赛维尔俱乐部和建于19世纪的布罗姆顿墓地,杜约克剧院则由位于萨里郡的里士满剧院代替,里士满大剧院极尽豪华,建于年,90年代被翻修一新。而最令人兴奋的景观,莫过于故事中神奇的梦幻岛。

梦幻岛只存在于每个人的想象中,它的草木山水无不让人陶醉其中。这个重要的地点在赛普顿摄影棚搭建,起初制作者只考虑到它是巴里脑中的仙岛,但后来他们放开了思路,力图打破“众口难调”的惯例,让每个人都会认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剧组人员动用了所有关于童年的记忆和想象。

约翰尼·德普又为自己的表演生涯添上了浓重一笔——《纽约邮报》

有些事值得哽咽,本片就是如此——《休斯顿纪事》

毫无瑕疵并真挚感人——《综艺》

今天是世界儿童同时欢庆的日子,在这充满童趣的一天,我迎来了我18岁的生日,从儿童迈向了成人。于是在这个对立明显的特殊的日子里,我决定好好挑选我成年前的最后一部电影。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这张《寻找梦幻岛》,就像我一直信任命运那样。这一次,我被命运送给我的这个特殊的礼物感动的热泪盈眶。这是一个讲述着成长与希望的故事,也许是因为这个特殊的日子吧,我从影片中感受到了许许多多的和我一样的成长的烦恼,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对童心的期盼。可以说,这部电影,为我忐忑不安的心做好了准备。因为,它让我看到了我心中那座永远存在的梦幻岛。

一,“每天醒来,他们都会变老一天,等他们发觉的时候,他们已经长大了。”这是童心未泯的巴利先生对戴维斯家的小男孩们发出的一声感叹,这句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真情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一瞬间记住了这句台词,那四个小男孩和那个一脸孩子气的巴利先生。他向往童趣的世界,对成人那用名誉和金钱构筑的社会感到绝望。戴维斯一家的四位小兄弟和巴利先生成了好朋友,他们在一起玩耍,一起扮演戏剧角色并且为巴利带来了取之不尽的喜剧灵感。他乐在其中,享受着与小男孩们玩耍的每一分钟。但是,巴利先生的做法在成人的社会里遭到了误读。因为他们觉得巴利先生这个有妇之夫不应该去向寡妇戴维斯“献殷勤”。于是乎,当小男孩将要上床睡觉,巴利不得不离开他们而回到自己那沉闷的家时。他说出了这样一句代表着他内心渴望的话,也是我想要说的话,真是太贴切了。那一瞬间我似乎看到了我自己。我承认,我是一个极端恐惧长大的人,一想到成人便要注意的种种禁忌,种种束缚,我就打心底觉得心慌。一转眼,人生已经过了18个年头,回头往事,18个脚印,也就那么歪歪斜斜的走了过来。我惧怕成年后,那些天马行空的幻想,那些天真无邪的笑容,那些情意真挚的朋友是不是都会离我而去?但是,当巴利发现小男孩彼得渴望成为大人时,我几乎和巴利一样吃惊。彼得因为幼年丧父,心灵受到极大创伤,他渴望长大的原因也是因为他觉得长大了就能够不那么容易的被失去亲人的伤痛打倒。于是他压抑了自己的情感,变得现实而严肃,似乎这样,就能让他长大,就能让他逃避失去父亲的痛苦。但是,巴利告诉他,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成为大人,也不会改变什么。他要做的,是勇敢的去面对,并且要去相信自己的心。转过来思考我自己,面对不可避免的长大,相信自己的心,坚持自己的心,并不是长大就要放弃自我。相反,长大了,人应该成为自己了。

二,“你看看,太神奇了,小男孩不见了,你在30秒内长大成人。”面对母亲的病痛,四兄弟中的老大乔治对他外婆过激行为的理解并且在对巴利解释时眼中的神情让巴利为之振奋。那是一双思考的眼睛,他替他的母亲担忧,为他的弟弟们担忧。巴利知道,乔治已经长大了。他已经懂得去思考自己的责任,他明白,自己将替代母亲成为这个家庭的顶梁柱。一瞬间,他便长大成人。在为乔治感到振奋的同时,我的心情也由低谷走出,我开始思索我为何如此恐惧18岁的生日。难道,人到了18岁,就会理所应当的成熟起来吗?难道人到了18岁,就会瞬间蜕变成另外一个人吗?不,不会。人并不会因为年龄的改变而改变,改变的只是阅历。而阅历并不是靠“18岁”这个简单的尺码就能够计量的。18岁,只是一个数字,除了在法律上标志你可以干一些事,必须对一些事情负责以外,并无多大的含义。重要的,是他背后的意义。就像乔治,经历了父亲和母亲相继过世的打击之后,他学会了去思考,学会了去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所以尽管他的外表仍然是稚嫩的,他的内心却可以说已经“18岁”了。那走向成熟的短短30秒,也许会很快来到,但有时候也许一辈子也不会来到,这取决于我们自己。

三“她永远活在你想象的每一页纸中,她永远都会在,永远不变。”长大,并不是意味着失去自己的想象和色彩。18岁就像一个车站,就和之前我走过的17个车站一样,每一站,都有一个自己留下,另一个自己收拾行装继续前行。但是,在这一站,过去的你该下车了,他将要代替你留下,将你的包袱全都卸下,让你重新启程。也许我还是和以前一样懵懂,一样天真。但是,我知道这就是我,而且我知道,我就是我。

而那个过去的我,我也不会忘记他,因为巴利让我知道,他将去到我心中的梦幻岛。在那里,他将和我的幻想和快乐生活在一起。而且,我相信,在我往下要经过的每一条道路上,我都能看见它。它将成为我所有美好理想与希望栖身的地方,并且它将是我心中最美丽的地方。只要我相信,我就能看见它。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座如仙境般的梦幻岛,那里有着金色的阳光,有着花香鸟语,有着无尽的宁静与安详,空气中飘洒着花香,风中夹杂着醉人的旋律...每个人的仙境也许会有所不同,但是,它无疑是美丽而纯洁的。只要我们相信它,它的大门就会打开,带给我们一双色彩斑斓的双眼,让我们体验到生活的美好与希望。并且带给我们挑战未知,战胜挫折的力量。既然都已经拥有这么多了,我还有什么可恐惧的呢?人生的旅途,才刚刚开始![2]

彼得潘是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他勇敢善良,他可以自由的飞翔,他也有自己的烦恼。我们小时候或许会有机会见到这个可爱的小人儿,但当我们变成大人的那一刻我们的这个好朋友也便悄悄地离开了我们~~彼得潘仅存在于孩子们的纯真的幻想世界中,他住在一个名叫梦幻岛的地方,我们都曾去过那个美丽的地方,只是时光的流逝也将最初的美好带走了,是时光的荏苒带走了我们那份童年的无忧无虑的时光。

《寻找梦幻岛》这部电影可以看作是一部关于其作者的传记,但却并不乏味,影片充满了温暖的色彩,。没有太多刻意的电脑特效营造的梦幻世界,仅是我们构想就够了,这是德普饰演的作家巴里和一个温馨家庭的故事,四个纯真的孩子,一个依然相信童话的母亲,当遇到了他们在一起,有打有闹,又哭又笑,生活很简单也很美好~~

片中作家巴里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生活,审视所谓生命的内在涵义,影片的具体情节也很新奇可爱,德普很好的演活了一个大孩子的形象,从开头他抱着狗熊跳舞到扮成吓人的海盗的游戏还有印第安人的搞笑装扮,这些孩子气的元素也很好的溶于巴里的彼得潘话剧创作当中,彼得潘是巴克献给这一家四个孩子最好的童年礼物同时也可以说过是巴里自己寻找梦幻岛的独特的回忆录~~[3]

这年头电影没有大牌押阵,还真不能吸引观众观看。《寻找梦幻岛》一片不是约翰尼·德普与凯特·温斯蕾特参影的话,的确很难吊起我观影欲望。前者演的电影很多都看过,诸如《剪刀手爱德华》、《断头谷》与《加勒比海盗等》等,他大多数时候亦正亦邪的形象深入我心,这片中他难得的不再翘兰花指,“素颜”出演,岁月似乎并未在他身上留下任何痕迹。而凯特·温斯蕾特自《泰坦尼克号》后,就少看她主演的电影。今年她凭《朗读者》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可见其演技与身材一样内涵饱满。不过《朗读者》尚未观看,所以她的形象在我脑中一直是“燕肥”的年轻露丝--十前年与杰克在泰坦尼克号上生死相恋。她在这片中突乞变成四个孩子的母亲西维娅,成天为孩子操尽了心,让我吃了一惊。尽管她眉梢眼角尽显中年之意--不是老态--而是风韵,自有另一种味道。

我感兴趣的是,这电影中隐藏着一丝夫妻的之间的情感,而这似乎不是电影的主题。

英王爱德华年代的英国,那时候还没有电影,戏剧成为人们生活中单一的做梦工具。也许剧作家因此而地位尊崇,是一个剧团的灵魂。约翰尼·德普饰演的剧作家詹姆斯·巴利并不满意自己此前所写的戏剧--尽管中规中矩,却毫无想象力可言。任何一个对自己的创作有“洁癖”的人理应对此感到羞耻和苦恼,可以想像他为此疏远老婆,“竭虑”而不“殚精”,还拈断了好“几斤”须。这引发了老婆的不快,种下了红杏出墙的祸根。

电影中他在公园溜狗散心时偶遇西维娅一家五口,四个小孩子的天真嬉戏却给他的创作带来无尽灵感。其实也可以说,他不是在创作“震古烁今”的作品,而是这些故事早已存在某处,只待有缘人发现,詹姆斯·巴利只是在那四个小孩身上找到了通往梦幻岛的锁匙。而梦幻岛象征着想象力的天堂。为了获得更多的灵感,他整天到西维娅家中和小朋友厮混,并和他们“打成一片”。世俗的孩子祖母艾玛对此忧心衷衷。是的,寡妇门前事非多,尽管詹姆斯·巴利声称别无他图,他到寡妇家中只不过是为了和孩子玩过家家游戏,从而获得创作灵感。可是俗世眼中,他所有的行为与措辞都成为一种可笑的籍口。一个有妇之夫,有事没事到一孤儿寡妇家中和小孩厮混,还为她们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如果没有流言蜚语反倒不正常。

凯特·温斯蕾特扮演的寡妇西维娅,在电影中并没有飙演技的机会,可能与扮演的角色并不需要太多的内心戏,难度并不大之故。

但他挚爱的妻子并不理解他的行为:现实中有些人在写文时激情四射,想象力浩荡无边,平素看起来却可能闷骚之至。就看你怎么看了。电影中那女子身形较苗条,貌美,似乎以前是个演员,因为崇拜詹姆斯·巴利的才华而下嫁于他。电影中她多次颇为幽怨的看着丈夫,喃喃的抱怨他在家的时候太少,而不是用心去倾听丈夫的辩解--为自己的梦想而创作。是不是七年之痒到了,两个人渐渐的走在十字路口上,看似牢固的婚姻关系实已出现不易察觉的裂痕,此时唯有用心倾听彼此与相互信任才能修补这种裂痕。否则,婚姻这种易碎品很易被击碎,跌得满地都是,再也不能捏合成形。

创作成痴的丈夫似乎并未察觉到妻子的空虚与寂寞。而且妻子企图通过偷窥丈夫的日记来知道其内心的隐秘。即便是日志中并无任何出轨的蛛丝马迹,只是多次提到梦幻岛。可这么美丽的地方丈夫居然对她提都未提!她更加忌恨。作为妻子,她并不理解这只是丈夫的梦想,两人实已同床异梦。

詹姆斯·巴利对妻子的偷窥行为颇为不齿。他冷冷的说道,我是不会带你去这个地方的。其实这话也可以理解为一句气话--妻子永远理解不了他的梦想,世俗与梦想、童真远隔着一条恒河,亦有如东西参商。有时候知识分子的冷漠更是伤人。于是妻子觉得更冻,红杏出墙已经不可避免,只不过电影中处理得含蓄。电影结尾时,神情落寞的妻子亲吻丈夫的脸颊,祝贺他新写的戏剧成功,詹姆斯·巴利轻声道谢,客气得像陌路人。

电影令人玩味之处是,詹姆斯·巴利理智上虽告诫自己不可以与寡妇有瓜葛。然而与孩子相处日久,他潜意识里爱上孩子的母亲那也是有的。他内心既与妻子渐行渐远,当然渴望有人与他共鸣。更成熟,更有包容性西维娅对他实在是有莫大的吸引力。

只是电影的主旨是人的童真与想象力,抑或隐喻文学作品与现实分裂,而非婚姻与两性关系,

故而电影安排西维娅身患不治之症(肺癌?),而她的梦想是到詹姆斯·巴利所提到的梦幻岛中去。当她在弥留之际,正是詹姆斯·巴利的戏剧风行全国之时,于是电影中的画面是,戏幕缓缓展开,如梦似幻的梦幻岛就在她眼前,她轻轻的走进梦幻岛当中……画面切换,西维娅入土为安。似乎她永远生活在梦幻岛当中,等着詹姆斯·巴利的到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3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