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心性,怎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呢我庆幸我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是一本女性成长小说,表述了对宗教、家庭、爱情以及性别政治的感触和认知。这本书,不是珍妮特.温特森的自传,却揉入了珍妮特.温特森成长过程中真实的经历和感受。珍妮特.温特森的语言,空灵、诙谐、跳跃、狡黠,有着独特的节奏和韵律,并蕴含着人生哲理。比如:历史应该是张大吊床,任由翻筋斗的、荡秋千的人尽情游戏,就像猫咪玩线团。用爪子抓它,用牙齿咬它,翻来覆去地折腾它,到了睡觉的时候,它仍然是团打满结的线团。
珍妮特.温特森是刻意用第一人称来写作这本处女作的。珍妮特.温特森自己是这样说的:第一人称能直接滋生亲密感,似是而非的亲密感。的确如此,阅读是一对一的体验,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直接的沟通,更私密更安静。这本书的故事背景,是在英伦乡间的五旬节教派信徒之间;情节里,还夹杂着同性之间的爱恋;形式上,章节末尾设立了“破”,并模拟《摩西五经》书写标题;其实,所有这些都是我不熟悉和不了解的。奇怪的是,阅读中真的“滋生了亲密感”,在那种“似是而非的亲密感”的作用下,自发自愿地和珍妮特站在了一起。这是珍妮特的高明,也是文学的魔力。
珍妮特的母亲,对女儿的安慰,通常就是那句:来,吃个橘子;而对于女儿的疑问与思考,则通常是另一句:这,得由上帝来决定。一个母亲对女儿的全部,居然可以用“来,吃过橘子”和“这,得由上帝来决定”这两句话来概括,的确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值得庆幸的是,珍妮特没有变得阴暗、抑郁。这可以从她的文学中找到答案。在她的笔下,魔鬼也有了几分可爱:“爱,真的可能属于魔鬼吗?什么样的魔鬼?喜欢在你耳朵里灌废话的褐色魔鬼?跳角笛舞的红色魔鬼?让人恶心呕吐的湿答答的魔鬼?最善于蛊惑人心的橘色魔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魔鬼,就像猫都有跳蚤。”这让我想到了赤坂三好的《九只小鬼的故事》,或许,文化本来就是相通的。小的时候,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小鬼;长大了,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魔鬼。小鬼与魔鬼,都只是与众不同罢了,也很难应付。怎样的心性,怎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呢?我庆幸我读了这本书,也感谢我的朋友推荐了这本书。
西班牙脐橘也好,巴基斯坦迦法柑橘也好,赛维尔熟橘也好,不管有多少种橘子,橘子,真的不是唯一的水果!就像译者说的:世界很大,不止教堂;可以挚爱的人很多,不止基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