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跌停潮断奶后重演2012年至暗
解读焦点公司,揭开背后秘密,金融界《解密》,透视中国上市公司的人和事。
金融界网站讯近日,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光伏新政无疑给该行业来了当头一棒。新政内包括暂不安排年普通光伏电站的建设规模、分布式光伏项目规模控制在10GW左右、标杆上网电价与度电补贴5分/kWh下调等事项,这也很快引发了市场的热议以及资金的出逃。
今天周一开盘,光伏(中信)指数大跌5.53%,不少光伏标的集体下挫。其中,通威股份、阳光电源开盘一字跌停,正泰电器、林洋能源、隆基股份、晶盛机电、中环股份等均深度重挫。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4日交易结束,光伏领域上市公司市值蒸发损失高达.95亿元,而去年全年光伏上市公司才只有亿元的净利润。
多家券商火线解读:补贴退坡重拳出击短期有忧长期无虞
不少券商也对此进行了火线解读,多数券商所持观点类似。天风证券认为,光伏行业的出路在于平价,补贴骤降将加速系统成本下降,加速行业的成熟、加速龙头地位的巩固,最终将加速行业形成稳定的格局;
太平洋证券同样持类似观点,即光伏政策重磅出台硬着陆,行业短期将面临巨大压力,但这也是行业毕竟的洗牌过程,优秀企业将加速领跑,行业将因劣质产能出清而更加健康;
中泰证券认为,本次光伏新政的目的是控补贴规模而非控装机规模,同时要鼓励先进、高质量、无补贴的项目,加速政策补贴的退坡。当前时点市场不必过于悲观,因为长期会利好行业龙头的市占率,后补贴时代才是光伏需求腾飞的时间节点。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李创军也认为这样的政策安排不是为了控制光伏发展,二是鼓励高质量、无补贴的发展。他解释道,“对于先进技术的、高质量的、不需要(国家)财政补贴的这些项目,我们是留了口子的,是不限规模的。这个地方可以根据市场消纳的情况和地方财力情况,自行安排。”
这次会是年的重演么?
但资本市场难免会有别的异动。此次光伏产业“一夜入冬”让我们很难不将其与年联想起来。回顾年,中国的光伏产业又何尝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至暗时刻。
这一年,国内光伏企业可谓内外交困。从外部环境来看,既有欧美国家纷纷抡起双反的贸易大棒“围剿”国内光伏企业,又有全球光伏电池龙头德国Q-cells难耐寒冬宣布破产引发市场焦虑。从国内环境来看,一面是高层喊话要“制止太阳能产业的盲目扩张”,另一面是整个行业财报亏损明显,超日太阳、海润光伏、亚玛顿、隆基股份均身陷囹圄。双重困顿下,一众光伏企业倒下了。据solarzoom智库统计,年5月16日,黑龙江宝利光伏遭法院查封,破产;宁波安迪光电、愿景光电子、伯伦特、恒基光伏、宁夏阳光也相继破产;不只是中小企业,就连行业之星赛维也深陷债务漩涡挣扎度日,国内光伏巨头无锡尚德也陷入破产窘境。
年乍一看,光伏产业似乎又重返“至暗时刻”,而且两次版本的演绎还有些许类似。一面是外围的贸易战反复无常,光伏产业躺枪或将不可避免;另一面是国内政策的急刹车,光伏产业在补贴“断奶”后或将迎来行业硬着陆与大洗牌。
光伏破产潮将再度袭来?
那么这次政策“急刹车”会否再引致一波破产潮。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行业洗牌或比想象的要快。原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石定寰称,随着市场扩容、价格走低,一些地方已经不需要补贴,可以实现平价上网了。他提到,近期青海领跑者基地的最低竞标电价只有0.31元/kWh,基本实现平价。那么未来如果一些企业仍难降低成本,破产或将不可避免。
SOLARZOOM智库也认同“破产不可避免”这一论述。该智库强调,“类似光伏行业这种政策性行业一般都经历着“放-乱-收-死”的历史规律。目前是政策“收”的开始,未来2-3年国内光伏市场必然是较为糟糕的”。该智库还认为,当前光伏产业的风险点绝不仅是光伏设备需求下滑45%-68%这么简单,更大的风险可能是光伏企业直面硬着陆,导致破产潮或将重现。
此外,考虑到近期宏观方面有着债市踩雷、信用收缩的过度预期,资本市场此时更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