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元光伏行业的机会留给三有企业前瞻

中科医院专家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562/

有规模、有竞争力、有核心优势

文|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

采访整理|《中国企业家》记者李欣

编辑|赵建凯

头图摄影|邓攀

年8月,通威集团首次闯入《财富》杂志公布的年世界强排行榜,位列第位,成为全球光伏行业首家世界强企业。

对于通威集团而言,这是极具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也是40多年坚持长期主义的最好彰显。

从中国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到全球光伏行业首家世界强企业,通威已是横跨农业与光伏的“双料冠军”。

光伏和国内外众多行业一样,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发展特征。中国的光伏行业,经历过“三落四起”,经历过调整与洗牌,而在光伏行业起落的10余年,通威至少有两次“逆周期”的成功操作。

年,欧盟先是对中国的电池板发起反倾销调查,而后又大幅降低了本地的光伏补贴,隔年还开始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50%关税,接连的动作使得中国光伏市场进入至暗时刻。

但就是在被视为谷底的年,通威“逆周期”布局,以8.7亿元收购了曾是全球太阳能电池片项目单体规模最大的公司“合肥赛维”,切入电池片领域。

第二次是在年。彼时,多晶硅价格跌至10年最低,当不少企业停止扩产甚至停产时,通威却逆势扩产,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全球硅料领域的产能优势和技术优势。而也正是这一次的“逆操作”,使通威得以“蓄力”,进而在下一轮光伏热中“起跳”成功,率先依靠大批量产能释放,从而占得先机。

但如今回头看这些“逆势操作”,在我们内部,对任何产业,无论是看周期还是看产业机会,我们始终把风险放在第一位,如果回避不了根本的风险,进去可能“弊多利少”。

如今,又是一年新旧交替时,展望年,一个新的竞争周期即将到来:由于规模的上升、成本的下降,使能源转型更具有条件,“双碳”目标完成也更加具有成本优势。

年应该是整个光伏行业国内及国外全球应用量进一步快速上升的一年。

,行业快速上升

从光伏行业整体上来看,在经历了从供需不太平衡,到逐渐平衡再到逐渐过剩,又再取得平衡。由于规模的上升、成本的下降,使我们的能源转型更具有条件,“双碳”目标完成也更加具有成本优势。所以年应该是整个行业,国内及国外全球应用量进一步快速上升的一年。

我认为,年的中国光伏行业总体会呈现以下特点,即那些有规模、有竞争力、有核心优势的企业,可能会进一步获得发展的机会,与之相反的,也可能会有一部分企业面临很大的压力。

聚焦到通威。在我们原有的行业里面,年我们的增长幅度可能还是很大的,原有的主要产品产量基本上都能达到30%、50%(增长),部分将会实现50%到%之间增长。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和行业里的合作伙伴,应该继续落实好“分工与合作”。我们把自己的所专、所精、所长做得更好,有条件、有能力服务于合作伙伴,他们把自己擅长的做得更好,有所分工,共同差异化地去参与行业生态打造。

此外,中国光伏行业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市占率最高,是全球能源革命的主要参与者。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商业生态如何使国内的竞争更加有序,国际上的参与更加理性,这也是行业的同仁们在年需要考虑和面对的问题。

还有一些现实改变可能也会在年显现。一方面是能源转型。我们原来常说,发达国家、欠发达国家差异而共同的责任论调下,转型可能会付出很大成本,而由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成本的降低、经济性的提升,转型的过程中有可能发展的质量会更好,投资拉动的过程中回报会更加良性。

在这个过程当中,政策的力度、转型的速度等能够更好匹配于产业的规模和转型的双重需要,从而使“产业发展、拉动经济、保增长、稳就业”和“加快能源转型”这两个目标同时实现。而中国也可能将会由能源转型的压力国,很快成为全球最大的领先的牵引国。这可能会在年进一步显现。

风险永远置于机会前

近期,外界一直在说周期性的问题,但我觉得其实市场条件下“周而复始”是本身的内在规律。它总是通过价格信号,发现需求、发现短缺,重新平衡,增加投资、减少投资,不断地在螺旋式,或者波浪式地、周而复始地往前。任何一个自由市场当中的产业都具有这种周期性。

怎么样把握周期性当中的合理机会,避免掉入陷阱,对于产业中的企业参与者而言,应当有自己的判断和对节奏的把握,把握好了以后,可能就能够回避一些陷阱,但如果把握不好,就很有可能被陷阱所困。

通威也有过所谓“逆势操作”的时刻,但事实上,在内部,我们对任何产业,无论是看周期还是看产业机会,我们把风险始终放在第一位,如果回避不了根本的风险,结果很有可能是“弊多利少”。所以,只有能控制我们所认为的根本风险,适当把握合理的机会,基于此,再去适当追随或者开拓一些领域、一些产业,我认为才更有意义。

年,通威成为全球光伏行业首家世界强企业,而如何在这个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继续处于领先位置,实际上对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发展了40余年的通威,在外界看来,年龄不小、资历很老,但其实生机和活力仍在,所以我们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且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可以认为是蓝海与红海兼有的巨大空间,所以我认为期间应该还会产生很多很多新的世界强的新能源企业。

这些年,也有人给我身上贴上了“传奇企业家”的标签,但其实我认为一切都平平淡淡,没有什么传奇。

做企业的人都会明白,有时候遇到大风大浪,有时候跳起摸高然后下来进入低潮,身处其中,我们的感觉就像在开车一样,怎样找到一条高速公路,怎样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尽可能地开快车,同时又能注意安全并持续运行,我们认为是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主要决策者,随时要思考和把握好的事情。

现在,许多“二代”都陆续开始在商业世界崭露头角,我发现这批年轻人他们很有想法,能力有时候也超过我们的预期。就我个人而言,实际感受比预期要好。所以我觉得大家在有条件的时候,可以主动地放权、授权,让他们能够早一些时间得到锻炼,且我们“创一代”也还能有在旁当教练的机会,别等到当教练的机会都失去时,才被迫放手,这对企业而言可能才是更大的风险。

新闻tougao

iceo.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73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